搜索

[美国新闻] 其心可诛!布林肯高调祝贺“南海仲裁案五周年”,外交部6连反击

[复制链接]
发贴员 发表于 2021-7-12 07:56:4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发贴员
2021-7-12 07:56:47 1312 0 看全部
当地时间7月6日,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以视频方式会见7名所谓的“新疆代表”,还煞有介事地与这些人讨论该如何应对“中国在新疆实施的施压”。

这才过了1个星期,布林肯又开始针对中国进行新动作了:在“南海仲裁案”一事上大做文章。

1.jpg
当地时间7月11日,布林肯高调地在推特上庆祝“南海仲裁案五周年”,宣称“5年前的今天,菲律宾取得了南海法治的重要胜利。美国与它的盟友和伙伴站在一起,捍卫他们的海洋权益和海洋自由。”

为了加强自己的“祝贺”意愿,布林肯在当天又通过美国国务院官网发布一篇题为“南海仲裁案五周年”的公告。其中妄称中国“胁迫、恐吓”东南亚沿海国家,严重威胁南海的航行自由。

该公告还“有理有据”地列举了应对措施:(任何国家)在南海对菲律宾武装部队、公共船只或飞机发动武装袭击,美国将根据美菲1951年签订的《共同防御条约》第四条承担相应义务。

2.jpg
简单来说,布林肯的意思是,在南海仲裁一事上,菲律宾干的是对的。即使中国恐吓、威胁你也不要怕,美国永远是你坚实的“后盾”,一旦中国向你开炮,我也会很有底气地帮你反击回去!

不出意外,布林肯的这番言论自然是要“招黑”的。他的推特帖子一经发出,便立马引来了网友们的集体“炮轰”:“令人作呕,一个拒绝签署《联合国海洋公约》的国家有什么资格大谈海洋自由?”。

还有的网友嘲讽道:“作为美国的国务卿,能如此清楚地记住这么多与本国甚至与美洲无关的‘特殊日子’,真是辛苦了!”

3.jpg
5年前,南海仲裁一事在国际社会引发了轩然大波。当时,菲律宾单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关争议提起仲裁,并“私立”所谓的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进行裁决,自作主张地将南海的“历史所有权”归菲律宾所有。

对于南海仲裁案一事,中方自始至终坚持否认的态度。其一,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有着充分的法理依据,菲律宾的所谓理论根本站不住脚,也说服不了国际社会;

其二,既然是仲裁,那双方达成一致共识坐下来谈判是基本原则,然而菲律宾设立的所谓法庭,既不合情也不合理,没有任何的法律依据,中国也始终没有承认,又何来的“胜诉”与“败诉”?

其三,正如网友们所说的,美国作为一个拒绝签署《联合国海洋公约》的国家,何来的理由、何来的资格、何来的立场妄称中国威胁“海洋自由”?

4.jpg
南海仲裁一事为何会发生,其背后有美国的幕后驱使这一点为世人皆知。然而5年过去了,美国竟然还如此高调地宣扬此事,甚至想以此引起争端,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,简直其心可诛!

然而,美国费尽心力布的这个局,你看菲律宾现在还买账吗?就在今年5月份,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曾表示,南海仲裁案的裁决结果应该被扔进废纸篓。到头来,小丑终归是美国自己!

5.jpg
对于布林肯此举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用6个观点进行了连环反击,简直是大快人心:

第一,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有着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,美方所谓中国在南海海洋权益缺乏国际法基础的说法,完全不符合事实。

第二,南海仲裁案就是一场政治闹剧,美方作为闹剧的始作俑者和幕后操手,企图以此抹黑打压中国。此次美方借非法裁决出台5周年,再次炒作南海问题,其政治图谋昭然若揭。

第三,中方一贯坚持通过友好谈判协商解决处理南海问题,相反的是,美国多次在南海行挑衅之事,究竟是谁在南海搞胁迫和恐吓,又是谁在威胁航行自由与安全?真相不言自明。

6.jpg
第四,美方口口声声坚持基于规则的秩序,却对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合则用,不合则弃,这种实用主义、利己主义和双重标准的做派在世人面前早已暴露无遗。

第五,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国家共同努力下,一段时间以来,南海一直保持着畅通安全,美方所谓“南海航行自由受到威胁”的说法,根本站不住脚。

7.jpg
第五,南海是地区国家共同的家园,不应成为美国谋求地缘政治私利的狩猎场。

最后,发言人严正声明,中方敦促美国停止滥用国际法,停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,停止在南海挑衅之事,中方将继续坚定依法维护自己的主权和安全,坚定维护与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,坚定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

发贴员
网站编辑给TA私信

查看:1312 | 回复:0

打造一站式地方生活服务平台
关于我们
公司简介
发展历程
联系我们
本站站务
友情链接
新手指南
内容审核
商家合作
广告合作
商家入驻
新闻合作

手机APP

官方微博

官方微信

联系微信: us708090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